全站搜索
Now Time

Now Time:
文章正文
蛋鸡在夏季的饲养管理及防病要点的几个关键点
作者:百草堂    发布于:2019-07-16 08:18:29   
日期:2019-07-15作者:来源:养鸡联盟

 

每当夏季, 广大的蛋鸡饲养户将面临新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持续的高温天气, 这种天气导致密集饲养条件下的鸡群容易发生热应激及中暑问题, 其主要表现: 采食量减少、 产蛋量减少, 粪便稀薄以及体质下降和死鸡现象, 蛋种鸡则引起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 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现在将夏季蛋鸡饲养管理的几个关键点介绍如下:

关键点一 改善鸡舍内外环境,加强通风换气和降温。

产蛋鸡理想的环境温度是15℃~25℃, 在此温度范围内生产性能最佳。环境温度超过30℃ 时, 鸡就必须用增加呼吸次数来散发体热, 随之采食量减少, 饮水量增加, 粪便变稀, 产蛋减少,且蛋变小壳变薄, 破蛋增多, 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为使蛋鸡在夏季高温期间保持高产, 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使鸡舍温度保持在28℃ 以下。因此, 防暑降温是保持高产的关键。具体办法有:

(1) 降温: 进入夏季要及时打开鸡舍的门窗进行通风, 如舍内空气比较干燥, 可向地面洒些水降温, 如有条件可在鸡舍的阳面搭凉棚或进行喷水喷雾以达到降温目的。

(2) 注意天气变化, 防止饲料霉变。 伏天狂风暴雨, 雷电交加的天气时有发生, 所以应注意舍内温度突变, 要避免雨水浸湿舍内垫料, 淋湿鸡群。 另外, 由于伏天温度高, 湿度大, 饲料极易发霉变质, 为此进料时应少购勤进, 其次添料时要少加勤添,而且要每天吃净, 防止日子一长, 底部饲料霉变。

(3) 饮水要清洁充足, 注意环境卫生。 伏天饮水要少加勤添, 水喷要清洁, 饮水要充足, 防止时间过久水质变差, 另外要及时清除舍内积粪, 减少高温、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舍内有害气体的增加; 食槽和水槽要定时清洗; 注意舍内外环境的消毒, 钉好纱门纱窗, 以减少蚊蝇骚扰和传播疾病。

(4) 减少密度: 饲养密度大, 不利于机体散热。

关键点二 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增加饲料营养浓度。

夏季天热, 要调整日粮, 对于69月份进入产蛋高峰期的,只要日采食量正常吃到不少于115g, 一般均能保证日产蛋平均5055g/枚, 但炎热的环境引起蛋鸡生理和代谢发生变化, 导致采食量下降, 如果温度达到28℃时, 温度升高1℃, 采食量下降2%, 蛋重就会下降1g, 采食量下降, 意味着为产蛋所提供的养分摄入量是不够的, 由蛋重的变轻到产蛋率的下降。为了保证多产蛋, 要调整饲料配方。因为采食量少, 所以要提供充分的产蛋用能, 能量决定产蛋率, 要高能高蛋白, 大约要增加5%的能量, 增加10%的蛋白, 这样才不至于减少产蛋。另外在饲料中要增加多维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特别要提高维生素C的用量, 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高温高湿期间, 要注意给鸡饲喂新鲜的饲料, 以保证各种养分特别是维生素的质量和有效期, 禁止饲喂霉变饲料。调整好钙磷的含量及二者的比例, 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下, 钙量不能过高, 否则鸡舍内湿度会增加。

关键点三 改变加料程序,合理调整加料时间。

高温季节采取早开灯、 早关灯的光照方法。 凌晨34时, 晚上78时关灯。保证全天光照16h。由于夏季中午炎热, 鸡的食欲大大降低, 而早晚温度较低, 食欲较好。因此, 要改变饲喂方式, 趁早晚两头凉爽的时候多喂料, 可于早晨800前和下午600以后两个采食高峰期多喂饲料, 让鸡吃饱吃好, 并在夜间补喂一次。另外, 高温季节喂湿料也能增加采食量, 但应注意料槽卫生。

关键点四 加强卫生防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定期对鸡进行喷雾消毒, 这样既杀灭了病原体, 又降低了温度。 炎热的夏季是细菌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应提前搞好防暑抗菌工作。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环境消毒, 加强因气候突变等造成的一些应激因素。 加强对大肠杆菌的控制, 由于高温季节, 饲养环境, 饲料霉变, 饮水的不洁等很容易使鸡患大肠杆菌病。 加强水食槽的消毒, 饮水消毒, 在饲料中加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抗菌药3-5天, 能有效地减少死淘率, 夏季天热, 要确保饲料防湿防潮, 不喂霉变饲料。食槽内被水侵蚀的发霉饲料要及时消除, 饲料要现用现配。

关键点五 消除各种应激因素。

在高温天气里, 蛋鸡自身的抗病力降低, 应尽量避免转群、运输、 接种等一系列人为应激因素。必须进行适应, 尽量选择早、 晚或天气凉爽时进行。 同时在饲料和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关键点六 防治夏季常见病。

盛夏酷暑, 天气高温、 高温、 高燥, 病毒细菌、 寄生虫的侵袭蔓延, 容易成为鸡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应切实搞好鸡病的综合防治。 应重点做好鸡球虫病的预防工作。 虽然此时蛋鸡受到感染不会引起大量的死亡, 但会严重影响到生产性能, 应引起重视。此外还应注意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

Copyright©2001-2015 SiChuan WeiErKang|Shu ICP for 0501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