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5-09 | 作者: | 来源:硕腾猪业 |
为研判生猪生产情况,准确把握市场价格变化,做好预测预警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关于开展生猪市场情况调查的函》(发改价监中心〔2017〕17号)要求,3月底至4月初,广东省价格部门组织广州、惠州、肇庆、湛江、清远等市价格监测机构开展生猪市场情况调查,有关情况如下文。
生猪生产发展形势
1. 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生猪产能恢复缓慢
广东省养猪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生猪出栏3531.94万头,同比下降3.59%,年末生猪存栏2076.05万头,同比下降2.8%,能繁母猪存栏220.34万头,同比下降1.85%,比2013年下降13.1%。
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3年的下降,对生猪的生产和供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减缓了生猪产能的恢复速度,广东省2015年、2016年生猪出栏同比均有所下降。
2.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散养户逐步退出
散养户因为资金、猪场管理技术、饲料原料采购等方面没有优势,养殖成本较高,在盈利水平较好的时候难以迅速扩大生产,在猪价低迷的时候又容易亏损,不得不逐步退出市场;而规模养殖场资金雄厚,饲料、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盈利水平比散养户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近年来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
注:肇庆市近三年年出栏500头以下散养户家数和出栏量
3. 养殖户生产相对理性,猪群结构相对稳定
生猪出栏价格经过近2年的上涨和调整,现在猪价仍然相对较高,养殖利润较为可观,但是部分养殖户担心“猪周期”的到来,生猪出栏价格出现下跌,因而养殖户补栏相对理性,没有盲目进行补栏。
目前仔猪价格偏高,如果采取购买仔猪饲养,利润空间较小,甚至出现负利润情况,为了达到节省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的目的,自繁自养成为了当前多数生猪养殖场的主要方式。
2017年以来生猪价格运行情况及后期预测
1. 生猪价格及养殖收益运行情况
在市场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今年1月份生猪出栏价格出现上涨,月平均出栏价格为8.85元/500g,春节过后消费需求减少,生猪出栏价格逐渐回落。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下降,而玉米价格却处于在较低的水平运行,使得均猪粮比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3月份月平均猪粮比为8.53:1,处于蓝色轻度上涨区域,在盈亏平衡点之上,养殖户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
惠州市调查问卷显示,调查户3月份出栏的生猪平均每头总成本(含仔猪成本、饲料成本、人工防疫等其他成本)在1600元左右,比2016年同期下降约10%的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下降1-2成,而出栏猪每头收入约1900元,盈利在300元左右。
2. 2017年后期生猪价格趋势预测
从调查情况看,预计生猪出栏价格二季度不会出现2016年快速上涨的局面,可能在8元/500g左右震荡,下半年8、9月份可能出现最高点,最高可能在9元/500g左右。主要依据:
一是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627万头,环比下跌0.5%,同比下跌1.6%。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能繁母猪持续的下跌,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生猪的供应,生猪供应偏紧的局面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是广东省公布的《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生猪养殖场的搬迁和关闭,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广东生猪产能的恢复速度。
三是养殖户看好10月份国庆、中秋的节日消费需求和四季度肉类消费旺季的生猪价格预期,从生猪的生产周期来看,养殖户在8-9月份可能会出现惜售的现象,生猪供应会有所减少,推动生猪出栏价格上涨。
四是受我国玉米库存高、供应宽松的影响,饲料成本总体下降,减轻了养殖户的成本压力,使得养殖户的盈利空间扩大,利润普遍较高,压缩了生猪出栏价格的上涨空间。
禁养限养及环保政策对生猪市场的影响
据统计,至2016年8月,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划定了禁养区,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涉及存栏量315万头。
在环保政策的压力下,生猪养殖业持续调整,主要影响有:
一是搬迁或关闭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在短期内,减少了肉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影响生猪的供应;
二是在禁养限养区内的部分小规模及散养户等产能低下或环评没达标的养殖场陆续被淘汰,有利于生猪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
三是环保压力的增加,促使养殖场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提高了生猪的养殖成本,同时增加了新建养殖场的成本,提高进入生猪养殖行业门槛,使得行业外资本更加理性地投资生猪养殖行业,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猪养殖用地比较困难
规模化生猪养殖对土地需求较高,对环境影响明显,由于环评压力越来越大,对养殖场选址及污染物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地政府要求养殖场往远离水源及村庄地区转移,在部分村庄地区由于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经全体村民同意,少数村民持有不同意见则难以实施,造成养殖场选地用地比较困难。
2. 生猪保险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养殖户都有意愿参与生猪保险,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但由于肉猪保险政策目前还不够完善,养殖户普遍认为投保目前的肉猪保险不划算,因而投保意愿不强。
3. “猪周期”导致养殖户信心不足
生猪散养户占生猪养殖总量比重仍然较大,由于缺乏准确的行情信息,容易出现价高加快补栏,价低集中出栏现象,造成生猪价格大幅波动。虽然目前生猪养殖利润仍然可观,由于养殖户防范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对补栏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
4. 屠宰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太合理
部分屠宰企业设置规划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生猪定点屠宰场主要在城区及县区中心附近,边远地区屠宰点分布较少,而冷链配送设备相对落后,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意见建议
1.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绿色养猪模式
政府可通过各项政策支持鼓励循环经济绿色养殖生猪模式,使养殖场通过合理规划,将粪便、废水等进行综合循环利用,在生猪生产中有机结合养猪业、种植业以及其它养殖业,在生猪生产过程中贯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和谐统一,不仅有利于消除消费者对生猪食品安全的顾虑,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等污染问题,同时也节约了资源,实现养猪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推进生猪养殖业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
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场的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畜牧业。鼓励规模养殖场户与大中型超市、屠宰加工企业建立直接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直供直销等新型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经营效益。
3. 合理规划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用地
生猪规模化养殖是生猪生产的发展趋势,生猪养殖用地一直都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政府应在考虑环保、交通运输及生态等方面基础上,合理规划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用地,并指导和规范养殖场建立相应的环保标准设施,努力将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 健全生猪市场信息发布体系,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生猪生产、价格等数据信息的发布,改变信息服务“对上不对下”的局面,强化面向生产者特别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信息服务。通过发布引导生产的先行指标,提前预警市场风险,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加强以生产信息为核心的生猪信息采集体系建设,从生产源头掌握生猪生产动态,兼顾饲料生产与价格、生猪疫情、屠宰情况、猪肉价格、进出口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5. 强化生猪疫病防控工作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做好生猪防疫宣传和指导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特别是对“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指导各生猪养殖户做好养殖场卫生和疫苗接种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养殖风险。
6.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猪养殖保险机制
生猪养殖保险是保障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市场价格的重要举措。生猪养殖保险要调动养殖户投保积极性,降低生猪养殖风险,就要合理评估生猪养殖死亡率的因素,确保在风险发生时期养殖户不至于大面积亏损,同时也要确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保证保险企业的利益。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生猪养殖保险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