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9-20 | 作者: | 来源:中国养猪网 |
一、母猪分胎次饲养及其发展历程
后备母猪与成年母猪不同之处:
(1)健康上不如成年母猪稳定;
(2)第一次分娩中容易出现问题;
(3)从生产上要考虑到它的背膘厚度及与公猪的接触;
(4)从断奶到配种的间隔一般较长,容易导致配种和妊娠舍的正常运转问题;
(5)低的免疫力导致其后代的低抵抗力,这在隔离早期断奶(SEW)中得到证实,而且也被丹麦的气喘病净化过程间接得到证实。
鉴于以上原因,为使后备母猪能在以后的生产中发挥最大作用,而产生了母猪分胎次饲养方法。
母猪分胎次饲养方法的产生过程如下:
1991年加拿大魁北克省一位猪场经理对他的咨询兽医说:打算把后备母猪移到另外一个场地进行配种,然后把怀孕50~70天的母猪,再引到他自己的猪场,当时其兽医坚决不赞成。但到1995年,通过四年的实践发现该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
传统做法:后备猪只是怀孕,不产头胎就作为替代老母猪的更新猪。
分胎次饲养:后备母猪不但产过头胎,而且又配上种50~70天后,再进入老母猪群。此外对头胎母猪所生仔猪与两胎以上母猪所生仔猪也分开饲养。
二、母猪分胎次饲养的具体做法
一般来讲,后备母猪本身携带的病原要比接受场的猪要少,为了使后备猪有更高的抵抗力,以至于不影响以后的性成熟和繁殖性能(特别是由于猪对PRRS病毒产生免疫力需较长的时间),因此对病原的接触越早越好,接触的方法可以采取与病猪直接接触,或利用病猪的脏器组织采用注射感染方式。
1.与病原的接触
(1)仅从两胎以上能繁母猪后代挑选后备猪,并饲养在连续使用的培育舍中,每圈饲养10-20头。每圈中放一头商品猪场的仔猪,这种猪可能携带有较多的病原,从而使后备猪得到更好的自然免疫。
(2)根据需要做好此阶段的药物保健与疫苗免疫,此阶段饲养到70日龄,体重达到25公斤时结束。
(3)仔猪离开保育舍后,转到一个隔离的采取全进全出制的肥育舍中,每头猪要有不少于0.9平方米的空间。
(4)采用分组饲养的方式,后备母猪进入两周后接种PRRS血清。接种PRRS血清两天后这些“种仔猪”每头被放到有20头未接种猪的圈舍中。
(5)PRRS的毒株来自于养猪公司内流行的毒株,同时把将来用于发情鉴定和输精管切除的用于与母猪接触的公猪也放在这种肥育舍中。
2.后备母猪的发育成长
动物接触病原后就会向外界排放,为了使后备猪不会感染将来的接受群,所以就要让后备猪有个排放阶段。
135天之前使用的饲料是以最大限度沉积蛋白为目的,矿物质的含量要比商品生长肥育猪的要高。150 天之后,后备猪进入最后发育阶段,每天光照16小时,在150和190天之间饲料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背膘厚度为目标。如果有条件,此时可以进行与公猪的接触。对需要接种的疫苗在此阶段完成。生产目标和做法是:体重达到135-140公斤,日龄在200天以上,生产中平均为212日龄,背膘厚度达到 16-18毫米且第二次发情时配种,分娩时背膘厚达到18-20毫米。
3.配种前期
在平均日龄为185天,体重为125公斤时,后备母猪运到配种舍。在这里每圈10头,带有自采食料糟。母猪一到这里就开始与公猪接触,可采取栏间接触,最好是用输精管切除的公猪与母猪直接接触。同时每天做两次的发情鉴定,确认为发情的母猪放到配种区,转猪过程中称量体重,来决定是否下一个情期,还是隔一个情期配种,以使其达到配种时要求的体重。在配种区,后备母猪同样是单栏饲养自由采食。
后备母猪到达配种舍后28天内未发情的将被淘汰,生产中母猪的发情率为92%。如果后备母猪在175日龄时体重大于140公斤,往往骨骼发育的不是很好,反过来如果到250日龄时,其体重还不足135公斤,这样的猪只能被淘汰。
4.配种阶段
根据前面的发情鉴定记录,在预计的第二次发情前三天实行公猪试情,每天两次,鉴定为发情的母猪12小时后配种,12小时后再配种一次,直至母猪不再接受为止。生产中母猪的平均配种次数(人工授精)为2.8次,配种后母猪立即转到怀孕舍,在转舍过程中对母猪再称重并且测试背膘厚度。根据两次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三种饲喂方式,直到妊娠100天。初次配种的配种率为88%。